- 黄道铃; 张翔;缪夏添;李雯琳;傅建炜;吴梅香
通过调查,报道福建省寿宁县天蛾科(Sphingidae)昆虫24种,隶属4亚科18属;其中2种为福建省新纪录种,天蛾亚科(Sphinginae)的霉斑天蛾[Smerinthulus perversa (Rothschild)]和目天蛾亚科(Smerinthinae)的黄山鹰翅天蛾(Ambulyx sericeipennis Butler)。整理了寿宁县天蛾科昆虫种类名录,并附相关形态特征照片。
2022年2期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折思怡;陈素琴;郭雅清;周挺;林天然;上官明震;刘长明
通过观察不同虫态蠋蝽在烟株上的移动距离和分布数量,了解蠋蝽释放后在烟株上的分布特点和扩散距离,为确定蠋蝽在烟株上最适释放虫态和释放位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烟株释放不同虫态蠋蝽时,4龄、5龄若虫移动距离较远,不同时间的移动距离均值稳定,4龄若虫最大移动距离为81.96 cm(释放5 h后),5龄若虫最大移动距离为79.28 cm(释放8 h后);若虫释放后在烟株各部位不同时间的分布数量无显著差异,蠋蝽成虫不同时间在烟株中部的分布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同时间下,各虫态分布在烟株中部的数量与分布于烟株上、下部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各虫态在烟株中部的分布占比最大;2龄若虫在烟叶背面的分布占比大于在烟叶正面的分布占比,3龄若虫和成虫在烟叶正面的分布占比大于背面的分布占比,4龄若虫在烟叶正背面的分布数量存在显著差异,5龄若虫在烟叶正背面的分布数量无显著差异。因此,在烟田释放蠋蝽防治害虫时,建议以4龄、5龄若虫较为合适,释放位置以植株中部为宜。
2022年2期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陈珍珍
采用挂设诱捕器的方式对福建省惠安县松褐天牛发生情况开展了种群动态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4—6月松褐天牛成虫诱捕量呈快速上升趋势,7—11月逐渐下降,成虫最高诱捕量出现在5—6月,5—8月的成虫发生量累计占年发生总量的80.10%,成虫活动期为4—11月。涂寨镇的成虫诱捕量显著低于黄塘镇、螺阳镇和山霞镇的。黄塘镇、螺阳镇的小班郁闭度同诱捕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涂寨镇、山霞镇的小班郁闭度同诱捕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2022年2期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郭祥泉
通过杉木耐瘠薄不同优良个体无性系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明杉6号、10号优良个体无性系造林1年幼树高与地径生长高于对照,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他优良无性系幼树高、地径生长与对照比较达到极显著水平。除明杉13号,不同耐瘠薄优良个体无性系成活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表现良好的耐干旱效果。不同优良个体无性系造林2年幼树高、地径生长与对照比较都达到极显著差异,生长差异比1年生更明显。不同优良个体无性系2年生幼树高、地径生长与对照比较的遗传增益都在0.3以上,无性系明杉1号~4号、8号、11号、12号的幼树高生长遗传增益达0.7以上,无性系明杉1号、4号、8号、11号、12号幼树地径生长遗传增益都达到0.5以上。2年生优良个体无性系高于对照的生长表现出更好的遗传品质与耐瘠薄能力,不同无性系早期生长初步验证了不同优良个体遗传品质。
2022年2期 12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