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科学


综述

  • 昆虫细胞色素P450的多样性和功能

    陆建军;黄晓磊;

    细胞色素P450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催化酶,能够在昆虫体内参与外源性物质的代谢和内源性物质的合成与降解,帮助昆虫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尽管昆虫细胞色素P450的多样性和功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目前仍缺乏对这个领域的系统总结和归纳。本文综述了昆虫细胞色素P450数量、表达和反应类型的多样性以及细胞色素P450在昆虫中的功能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研究和利用昆虫细胞色素P450的多样性和功能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同时也能促进我们更好地理解昆虫的代谢和生理活动。

    2023年01期 v.39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研究论文

  •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碳输入变化和增温的响应

    易艳芸;张一平;沙丽清;宋清海;鲁志云;温韩东;邓晔;梁乃申;MOHDZeeshan;张仕东;周文君;

    为掌握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碳输入变化和增温的响应,本研究基于云南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模拟增温实验平台,以去除地表凋落物、切根、切根并增温和对照4个处理6 a后表层矿质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组成,探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碳输入和增温处理的响应和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碳输入和增温处理未改变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的优势菌群,各处理的细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与对照处理相比碳输入和增温处理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切根处理显著降低细菌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而切根并增温处理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升高。与切根处理相比,切根并增温使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冗余分析显示,处理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调控因子为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磷和土壤全钾,其中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大;土壤细菌群落对碳输入变化和增温的响应比真菌群落更为敏感。

    2023年01期 v.39 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武夷山国家公园大安源甜槠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杨青;

    为了解武夷山国家公园大安源地区主要种群在群落中的关系及其相对地位,通过定量分析法,以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相似性等为指标,开展武夷山国家公园大安源甜槠(Castanopsis eyrei)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探讨各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及相互功能关系以及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等生态特点。结果表明,甜槠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具有最强的竞争能力和生态适应能力,为乔木林冠层的优势种;生态位相似性比例(C_(ih))在0.6以上的占了74.29%,表明该群落物种利用资源相似程度很大;生态位重叠指数L_(ih)和L_(hi)大于0.5的种对分别有78和97对,分布比例分别为74.28%和92.38%,生态位重叠程度很高,各种群对资源的共享趋势较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山国家公园大安源群落生物多样性监测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2023年01期 v.39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园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初步调查

    杨安娜;姜万岩;王倩;陈素琴;云英子;张洁;程曦;

    为了解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外来入侵植物现状,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对校园内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危害程度(入侵等级)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共有外来入侵植物68种,隶属26科,以菊科、豆科、苋科植物总类最多,3科合计占外来入侵植物总数的58.82%;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有60种,占比高达88.24%;从来源来看,大多来自美洲,达54种,占79.41%;从水平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长期缺乏人员管理的区域;入侵等级以恶性入侵类和局部入侵类植物占比最高,占外来入侵植物总数的52.94%。为了防止外来入侵植物对校园内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危害,应及时开展外来入侵植物动态监测与评估等工作。

    2023年01期 v.39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马尾松人工林间伐强度对套种红锥生长的影响

    刘德春;

    以马尾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种不同模式的间伐强度,间伐后套种红锥,分析间伐强度对红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度间伐能够提高套种树种红锥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85.3%和82.3%;不同间伐模式对红锥的生长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在高度间伐模式下,红锥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冠幅等生长指标表现最好,分别为7.81 cm、9.15 m、5.64 m,并且马尾松林分的生长空间和环境条件得到有效的改善,林下套种的红锥也表现出生长迅速的优势。

    2023年01期 v.39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山苍子油枯残渣核油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

    牛泽岳;刘世林;阮学瑞;孙玮玮;伍楷文;潘镇泽;倪林;

    为开发利用山苍子油枯残渣核油,采用石油醚超声波直接提取残渣核油,分别考察了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石油醚与山苍子油枯残渣粉末液料比对山苍子油枯残渣核油得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并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山苍子油枯残渣核油超声波直接提取工艺。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核油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液料比、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9.99 min,超声功率306.39 W,液料比9.97∶1.00 (mL∶g),该条件下核油得率可达38.91%。通过验证试验发现,试验提取率为38.74%,与预测值相对标准偏差为0.11%,说明响应面优化的山苍子油枯残渣核油超声波直接提取工艺可靠。同时,对从残渣核油中提取得到的油脂进行分析,检测出11种脂肪酸成分,月桂酸含量占比34.27%。

    2023年01期 v.39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僵蚜中寄生蜂的分子鉴定——以桃粉大尾蚜为例

    陈翠;李强;黄晓磊;

    蚜虫是重要的农林业害虫,寄生蜂在蚜虫的生物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调查寄生性天敌资源,理解寄生性天敌与蚜虫的关系,是发展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基础。寄生蜂由于个体小且形态相似,传统的形态鉴定较为困难。DNA条形码可以快速高效地帮助形态分类鉴定上存在困难的物种,它作为一种简便、快捷的分子技术,在物种鉴定中广泛使用。本研究以桃粉大尾蚜(Hyalopterus arundiniformis)为例,利用DNA条形码技术探究蚜虫寄生性天敌多样性。共采集到22号样品,其中包括14号僵蚜样品和8号从僵蚜体内羽化的寄生蜂样品。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共鉴定出5种桃粉大尾蚜僵蚜体内的寄生蜂,包括初寄生蜂黍蚜茧蜂(Ephedrus nacheri)、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tor)、粗脊蚜茧蜂(Aphidius colemani)、棉蚜蚜小蜂(Aphelinus varipes)和重寄生蜂蚜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aphidis),其中棉蚜蚜小蜂是首次在桃粉大尾蚜中发现。使用DNA条形码鉴定饲养出来的寄生蜂共发现5个物种,利用多种引物鉴定僵蚜内寄生蜂时发现了除黍蚜茧蜂外的其他4个物种。说明通过对僵蚜的DNA条形码鉴定基本能够揭示桃粉大尾蚜的寄生性天敌多样性,对其他拟寄生物的物种鉴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不同引物对僵蚜鉴定效果与寄生蜂相似。4对引物对僵蚜的鉴定效果不同,其中通用引物Lco1490/Hco2198对僵蚜体内寄生蜂有较好鉴定效果。建议研究僵蚜体内寄生蜂多样性时,需要多对引物同时使用。

    2023年01期 v.39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3种试剂及混配对烟蚜的忌避、触杀活性及解毒酶活性影响

    李馨;赖宇飞;杨晨;赖荣泉;米月娥;张榜;

    为了探索大蒜根系分泌物主要成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烯丙基二硫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及其混合物对烟蚜(Myzus persicae)的忌避、毒杀作用及其解毒酶影响。采用叶碟法测定了3种成分及其混配对烟蚜的忌避、触杀活性影响,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了其对烟蚜解毒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烯丙基二硫单独使用,对烟蚜的忌避效果显著(P<0.05)。在12 h内,体积比为1∶10时,二烯丙基二硫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烟蚜的忌避活性较高,其对烟蚜最高忌避率分别达到97.98%和87.50%;在48 h内,体积比为1∶10时,3种试剂单独使用,对烟蚜的触杀效果也显著(P<0.05),其校正死率都在92.2%以上。当3种试剂同时混配时,比试剂单独使用对烟蚜有更显著的忌避活性(P<0.05)和触杀活性(P<0.05),忌避率81.96%~94.84%,校正死亡率95.14%~98.60%。3种试剂对烟蚜的解毒酶活性为: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研究结果可为研制含有该混合物试剂控制烟蚜及其对烟蚜控制作用提供科学参考。

    2023年01期 v.39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紫外光照对甲维盐·吡丙醚悬浮剂中吡丙醚稳定性的影响

    廖金英;蔡立君;王若南;袁菁菁;敖进容;刘文静;陈欣怡;陈涛;

    通过建立吡丙醚残留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研究紫外光照对吡丙醚稳定性的影响。用乙酸乙酯提取,旋蒸法浓缩近干后,用甲醇定容,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吡丙醚。结果显示,采用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甲醇-乙腈-水(38∶50∶12)为流动相,在质量浓度为0.049 0~0.686 0 mg·mL~(-1)时,吡丙醚的浓度与其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9 5。在加标水平分别为0.078 4、0.098 0、0.117 6 mg·mL~(-1)下,吡丙醚萃取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6.20%、115.19%和109.74%,变异系数分别为0.384%、0.095%和0.295%,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水溶液中吡丙醚残留量的检测。在紫外照射达到4 h时,吡丙醚含量显著下降,8 h后,吡丙醚含量极显著下降,降解率可达13.31%。因此,吡丙醚在紫外光照下,其含量会受到影响。

    2023年01期 v.39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克雷伯氏菌对铅镉污染农田水稻生长的影响

    张期;

    稻田土壤中的铅、镉污染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本研究以克雷伯氏菌作为研究材料,接种到不同程度铅镉复合污染稻田土壤中,进行水稻全生育期栽培,通过比较接种前后水稻生理指标及产量指标,以及根际土壤pH值的变化,分析克雷伯氏菌对稻田水稻铅镉毒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稻田土壤是否存在铅镉复合污染,克雷伯氏菌能够显著提高水稻根际土壤pH值、水稻植株生理指标及产量指标,且在4.0×10~9 cfu·kg~(-1)的接种比例下效果最好。将克雷伯氏菌按照4.0×10~9 cfu·kg~(-1)的比例接种至稻田土壤时,在无铅镉污染的池村村,水稻株高、叶绿素SPAD值分别为未接菌对照组的1.15、1.17倍,各器官干物质重为对照的1.10~1.21倍,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分别为未接菌对照组的1.27、1.07、1.04和1.32倍;在存在铅镉复合污染的柳坑村,水稻株高、叶绿素SPAD值分别为未接菌对照组的1.17倍、1.25倍,各器官干物质重为对照的1.12~1.29倍,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为对照的1.33、1.11、1.05和1.46倍。研究表明,克雷伯氏菌不仅在普通稻田中显著促进水稻生长、提高稻谷产量,还可缓解铅镉复合污染稻田的重金属毒害,恢复水稻生长及其产量。

    2023年01期 v.39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