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科学


  • 系列人工气候设备研制及对有关实验生态学发展理论问题的探讨

    赵景玮

    作者认为实验生态学的发展是整个昆虫学实用技术现代化的关键。本研究以“立足国内、立足国产、自力更生”为原则研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工气候模拟设备4种型号共25台套。设备性能价格比甚高,技术性能亦佳,温度控制精度误差<0.5℃,湿度控制精度误差<2-4%R.H。进行变温(或变湿)控制时,控制状况的昼夜重复误差<2分钟。 文中尚对有关的发展实验生态学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1994年00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系列人工气候设备研制及对有关实验生态学发展理论问题的探讨

    赵景玮

    作者认为实验生态学的发展是整个昆虫学实用技术现代化的关键。本研究以“立足国内、立足国产、自力更生”为原则研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工气候模拟设备4种型号共25台套。设备性能价格比甚高,技术性能亦佳,温度控制精度误差<0.5℃,湿度控制精度误差<2-4%R.H。进行变温(或变湿)控制时,控制状况的昼夜重复误差<2分钟。 文中尚对有关的发展实验生态学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1994年00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温度对荔枝蝽卵平腹小蜂(膜翅目:旋小蜂科)成虫寿命之影响研究初探

    赵景玮,陈珠梅

    本研究详细探讨在24-35℃恒温条件下荔枝蝽卵子腹小蜂的生存生物学,求得各有关温度与小蜂寿命或死亡率变化间的函数关系,为有计划地荔枝蝽卵平腹小蜂的室内大量人工繁殖提供科学根据。

    1994年00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度对荔枝蝽卵平腹小蜂(膜翅目:旋小蜂科)成虫寿命之影响研究初探

    赵景玮,陈珠梅

    本研究详细探讨在24-35℃恒温条件下荔枝蝽卵子腹小蜂的生存生物学,求得各有关温度与小蜂寿命或死亡率变化间的函数关系,为有计划地荔枝蝽卵平腹小蜂的室内大量人工繁殖提供科学根据。

    1994年00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室内人工气候条件下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同翅目:蚜科)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景玮,林锌

    本研究利用人工气候模拟设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烟蚜Moyzus perMcae(Sulzer)成蚜的寿命、生殖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研究的重点是高温或极端高温以及高温的持续时间对蚜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模拟的夏季平均气温温度段20-30℃内,蚜虫的发育速率以27.5℃为拐点,在20-27.5℃范围内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超过27.5℃,蚜虫发育速率反而降低。研究结果还揭示温度(尤其是高温)的持续时间是降低蚜虫的存活时间及其生殖能力的重要因素。

    1994年00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室内人工气候条件下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同翅目:蚜科)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景玮,林锌

    本研究利用人工气候模拟设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烟蚜Moyzus perMcae(Sulzer)成蚜的寿命、生殖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研究的重点是高温或极端高温以及高温的持续时间对蚜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模拟的夏季平均气温温度段20-30℃内,蚜虫的发育速率以27.5℃为拐点,在20-27.5℃范围内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超过27.5℃,蚜虫发育速率反而降低。研究结果还揭示温度(尤其是高温)的持续时间是降低蚜虫的存活时间及其生殖能力的重要因素。

    1994年00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自然变温条件下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同翅目:蚜科)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景玮,林中磷

    福州地区的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在平均气温为18-28℃温度段内,雌性成蚜寿命(Y_1)与温度(X)的函数关系为:Y_1=80.1741X~(-0.7605);同一温度段内成蚜的生殖数(Y_2)与温度(X)的函数关系为Y_2=0.0193X~(2.1387)。本研究同时测定福州地区的烟蚜发育起点温度为7.5℃,有效发育积温为93.0日度。

    1994年00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自然变温条件下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同翅目:蚜科)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景玮,林中磷

    福州地区的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在平均气温为18-28℃温度段内,雌性成蚜寿命(Y_1)与温度(X)的函数关系为:Y_1=80.1741X~(-0.7605);同一温度段内成蚜的生殖数(Y_2)与温度(X)的函数关系为Y_2=0.0193X~(2.1387)。本研究同时测定福州地区的烟蚜发育起点温度为7.5℃,有效发育积温为93.0日度。

    1994年00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温度对柑桔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影响的研究

    黄建华

    本研究系统地研究温度对柑桔红蜘蛛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的影响。柑桔红蜘蛛卵、幼螨、前若螨和后若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10.7、9.8和11.0℃,发育有效积温分别为107.6、36.4、30.3和29.5日度。从卵发育至成螨需有效积温206.0日度。各螨态发育速率(V)与温度(t)关系,回归式分别是:卵:V=-0.0825+0.0093t;幼螨:V=-O.2939+0.0275t;前若螨:V=-0.3229+0.0330t;后若螨:V=-0.3181+0.0311t;卵至成螨:V=-0.0468+0.0049t。柑桔红蜘蛛各螨态在20~25℃下死亡串低,超出此范围的温度对生存不利,死亡率高。柑桔红蜘蛛雌雄性比在不同温度下不同,以25℃下最高。成螨寿命与温度成负相关。雌成螨寿命(Y:天)与温度(X:℃)的直线回归式为Y=23.11-0.546X.雄螨为:Y=13.70-0.320X。每雌平均产卵量(Y)与温度(X)成二次三项式曲线回归,模拟方程为Y=-24.8714+4.3234X-O.0954X~2。25℃下产卵量最大。种群增长指数在25℃下最高,低温和高温不利种群增长,特别是温度大于25℃,种群增长指数急剧下降,35℃下种群出现负增长。

    1994年00期 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温度对柑桔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影响的研究

    黄建华

    本研究系统地研究温度对柑桔红蜘蛛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的影响。柑桔红蜘蛛卵、幼螨、前若螨和后若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10.7、9.8和11.0℃,发育有效积温分别为107.6、36.4、30.3和29.5日度。从卵发育至成螨需有效积温206.0日度。各螨态发育速率(V)与温度(t)关系,回归式分别是:卵:V=-0.0825+0.0093t;幼螨:V=-O.2939+0.0275t;前若螨:V=-0.3229+0.0330t;后若螨:V=-0.3181+0.0311t;卵至成螨:V=-0.0468+0.0049t。柑桔红蜘蛛各螨态在20~25℃下死亡串低,超出此范围的温度对生存不利,死亡率高。柑桔红蜘蛛雌雄性比在不同温度下不同,以25℃下最高。成螨寿命与温度成负相关。雌成螨寿命(Y:天)与温度(X:℃)的直线回归式为Y=23.11-0.546X.雄螨为:Y=13.70-0.320X。每雌平均产卵量(Y)与温度(X)成二次三项式曲线回归,模拟方程为Y=-24.8714+4.3234X-O.0954X~2。25℃下产卵量最大。种群增长指数在25℃下最高,低温和高温不利种群增长,特别是温度大于25℃,种群增长指数急剧下降,35℃下种群出现负增长。

    1994年00期 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鞘翅目:叶甲科)发育速率的研究

    吴珍泉,曾明星

    空心莲子草叶甲卵、幼虫、蛹期(包括预蛹期)的发育历期(Y)与温度(X)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温度越高,发育历期越短,其方程式是:卵:Y=3330.777X~(-09864);幼虫:Y=1/(0.2669-3.971/X);蛹:Y=1/(0.3262-5.6273/X)。各虫期的发育速率(Y′)与温度(X)呈对数函数关系,即温度越高,发育速率越快,其方程式是:卵:Y′=0.37251nX-1.0146;幼虫:Y′=0.13811nX-0.3355;蛹:Y′=0.20671nX-0.5664.成虫期与温度和性别有关,雌虫寿命比雄虫长,成虫产卵前期在1.5-5.0天之间,产卵期11.5-116.0天之间。

    1994年00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鞘翅目:叶甲科)发育速率的研究

    吴珍泉,曾明星

    空心莲子草叶甲卵、幼虫、蛹期(包括预蛹期)的发育历期(Y)与温度(X)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温度越高,发育历期越短,其方程式是:卵:Y=3330.777X~(-09864);幼虫:Y=1/(0.2669-3.971/X);蛹:Y=1/(0.3262-5.6273/X)。各虫期的发育速率(Y′)与温度(X)呈对数函数关系,即温度越高,发育速率越快,其方程式是:卵:Y′=0.37251nX-1.0146;幼虫:Y′=0.13811nX-0.3355;蛹:Y′=0.20671nX-0.5664.成虫期与温度和性别有关,雌虫寿命比雄虫长,成虫产卵前期在1.5-5.0天之间,产卵期11.5-116.0天之间。

    1994年00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 phila(鞘翅目:叶甲科)各虫态田间垂直分布

    吴珍泉

    空心莲子草叶甲成虫主要取食空心莲子草顶端幼嫩叶片,虫子的分布概率(Y)与各节叶(X)的关系是:Y=153.43-23.32X;卵在植株上的垂直分布概率以第四叶片上最高,呈抛物线Y=24.80+28.31X-3.41X~2;幼虫有群集性,多数在顶端第一、二叶叶背上取食,越老的叶片,虫数越少,两者呈负相关;Y=235-31.54X.老熟幼虫化蛹位置大部分在茎杆第五节,各节蛹的分布Y=411.56+199.81X-16.31X~2。

    1994年00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 phila(鞘翅目:叶甲科)各虫态田间垂直分布

    吴珍泉

    空心莲子草叶甲成虫主要取食空心莲子草顶端幼嫩叶片,虫子的分布概率(Y)与各节叶(X)的关系是:Y=153.43-23.32X;卵在植株上的垂直分布概率以第四叶片上最高,呈抛物线Y=24.80+28.31X-3.41X~2;幼虫有群集性,多数在顶端第一、二叶叶背上取食,越老的叶片,虫数越少,两者呈负相关;Y=235-31.54X.老熟幼虫化蛹位置大部分在茎杆第五节,各节蛹的分布Y=411.56+199.81X-16.31X~2。

    1994年00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水培空心莲子草生理指标的分析

    吴珍泉

    割草养虫,利用野生空心莲子草室内大量繁殖空心莲子草叶甲,经济有效,但割下的草容易枯萎腐烂,卵、蛹也腐烂,成虫和幼虫营养不良而死亡。为此,需对各种处理的空心莲子草进行生理指标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分析结果是:割下的空心莲子草水培5天后,节数少的植株,叶子的叶绿索,粗蛋白,氨基态氮,维生索C含量越少,越容易枯黄和腐烂,不宜用来让成虫产卵或老熟幼虫化蛹。割下的空心莲子草水培时间越长,口子的叶绿索,粗蛋白,维生素C含量越少,游离的氨基酸含量越多,植株越容易枯黄和腐烂,不宜用来饲养幼虫和成虫,也不宜用来让成虫产卵或老熟幼虫化蛹。需用新鲜植株。

    1994年00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水培空心莲子草生理指标的分析

    吴珍泉

    割草养虫,利用野生空心莲子草室内大量繁殖空心莲子草叶甲,经济有效,但割下的草容易枯萎腐烂,卵、蛹也腐烂,成虫和幼虫营养不良而死亡。为此,需对各种处理的空心莲子草进行生理指标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分析结果是:割下的空心莲子草水培5天后,节数少的植株,叶子的叶绿索,粗蛋白,氨基态氮,维生索C含量越少,越容易枯黄和腐烂,不宜用来让成虫产卵或老熟幼虫化蛹。割下的空心莲子草水培时间越长,口子的叶绿索,粗蛋白,维生素C含量越少,游离的氨基酸含量越多,植株越容易枯黄和腐烂,不宜用来饲养幼虫和成虫,也不宜用来让成虫产卵或老熟幼虫化蛹。需用新鲜植株。

    1994年00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酱曲露尾甲Carpophilus hemipterus(鞘翅目:露尾甲科)的飞行速度和飞行持续时间研究(英文)

    吴珍泉,RogerLaughlin

    利用飞行磨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测定酱曲露尾甲Corpophilus hemiplerus的飞行速度和飞行持续时间,结果表明:1.大部分的甲虫只作短距离的飞行(<30分钟),只有少部分的成虫可以作长距离的飞行(>30分钟);2.雌虫飞行持续时间明显长于雄虫;3。雌虫每小平均飞行速度是1586米,雄虫每小时平均飞行速度是1195米,雌虫的飞行速度比雄虫快。

    1994年00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酱曲露尾甲Carpophilus hemipterus(鞘翅目:露尾甲科)的飞行速度和飞行持续时间研究(英文)

    吴珍泉,RogerLaughlin

    利用飞行磨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测定酱曲露尾甲Corpophilus hemiplerus的飞行速度和飞行持续时间,结果表明:1.大部分的甲虫只作短距离的飞行(<30分钟),只有少部分的成虫可以作长距离的飞行(>30分钟);2.雌虫飞行持续时间明显长于雄虫;3。雌虫每小平均飞行速度是1586米,雄虫每小时平均飞行速度是1195米,雌虫的飞行速度比雄虫快。

    1994年00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珍贵绢丝昆虫天蚕的半纯饲料

    叶恭银,胡萃

    本文报告了以白栎叶粉为叶因子的天蚕半纯饲料的数种配方。配方Ⅰ、Ⅱ适用于饲育1~3龄稚蚕,4龄开始改用鲜叶育,其幼虫总的存活率为61.54%~65.63%,幼虫历期为39.48~40.40天,茧层量为0.3558~0.3982g。配方Ⅸ适用于全期育,幼虫总的存活率为52.83%,历期53.53天,茧层量0.1826g。此外,并讨论了配方的改进途径。

    1994年00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珍贵绢丝昆虫天蚕的半纯饲料

    叶恭银,胡萃

    本文报告了以白栎叶粉为叶因子的天蚕半纯饲料的数种配方。配方Ⅰ、Ⅱ适用于饲育1~3龄稚蚕,4龄开始改用鲜叶育,其幼虫总的存活率为61.54%~65.63%,幼虫历期为39.48~40.40天,茧层量为0.3558~0.3982g。配方Ⅸ适用于全期育,幼虫总的存活率为52.83%,历期53.53天,茧层量0.1826g。此外,并讨论了配方的改进途径。

    1994年00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955-1957中苏考察云南蜻蜓标本鉴定纪录(蜻蜓目)

    赵修复

    作者于1961年暑假,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对中苏考察队在云南采集的蜻蜒标本作了鉴定,这一批标本共1683只,分隶96种,61属,13科。绝大多数的标本是1955、1956、1957的3至6月采集的,少数是2月或7月采集的。有的标本是在四川和广东采集的。少数标本只鉴定到属。有的标本种名尚未肯定。每一个种都附有采集地点和采集月份。文末附采集地点名称及其海拔高度。为节省篇幅,众多的采集人没有一一列举。春蜒科及其他一些属的珍贵标本借回详细研究并绘图。不幸这些标本在文革期间被倒掉,十分遗憾!

    1994年00期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1955-1957中苏考察云南蜻蜓标本鉴定纪录(蜻蜓目)

    赵修复

    作者于1961年暑假,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对中苏考察队在云南采集的蜻蜒标本作了鉴定,这一批标本共1683只,分隶96种,61属,13科。绝大多数的标本是1955、1956、1957的3至6月采集的,少数是2月或7月采集的。有的标本是在四川和广东采集的。少数标本只鉴定到属。有的标本种名尚未肯定。每一个种都附有采集地点和采集月份。文末附采集地点名称及其海拔高度。为节省篇幅,众多的采集人没有一一列举。春蜒科及其他一些属的珍贵标本借回详细研究并绘图。不幸这些标本在文革期间被倒掉,十分遗憾!

    1994年00期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广东蛇蚊春蜓属Ophiogom phus Selys一新种描述(蜻蜓目:春蜓科)

    赵修复

    广东蛇蚊春蜓,新种Ophiogomphus(Ophinurus)guangdongens Chao,sp.nov 本新种放在蛇纹春蜓属Ophiogomphus Selys里,主要是根据臀圈3室这个特征。它的后钩片末端有短指状突,下肛附器在侧面观有三角形背侧突,符合Ophinurus亚属特征。本新种头部和胸部色彩以及肛附器与中华蛇纹春蜓Ophiogomphus(Ophinurus)sinicus Chao十分相似,但本种身体较小,前钩片无后枝,后钩片末端突起很短,也不钩曲,这些特征都与sinicus不同,阳茎形状与sinicus差异更大,腹部第7、8两节背板没有一丛黑色长色,可与sinicus区别。 就下肛附器在侧面观有背侧突而言,本新种和中华蛇纹春蜓都与基齿奈春蜓Nychogomphus duaricus (Fraser)和黄尾奈春蜓Nychogomphus flavicaudus (Chao)相似,但是Nychogomphus臀圈1室,有时2室,易与Ophiogomphus区别。 台,正模,广东省封开县,黑石顶,1985.Ⅵ.5,梁铬球采,藏广州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

    1994年00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广东蛇蚊春蜓属Ophiogom phus Selys一新种描述(蜻蜓目:春蜓科)

    赵修复

    广东蛇蚊春蜓,新种Ophiogomphus(Ophinurus)guangdongens Chao,sp.nov 本新种放在蛇纹春蜓属Ophiogomphus Selys里,主要是根据臀圈3室这个特征。它的后钩片末端有短指状突,下肛附器在侧面观有三角形背侧突,符合Ophinurus亚属特征。本新种头部和胸部色彩以及肛附器与中华蛇纹春蜓Ophiogomphus(Ophinurus)sinicus Chao十分相似,但本种身体较小,前钩片无后枝,后钩片末端突起很短,也不钩曲,这些特征都与sinicus不同,阳茎形状与sinicus差异更大,腹部第7、8两节背板没有一丛黑色长色,可与sinicus区别。 就下肛附器在侧面观有背侧突而言,本新种和中华蛇纹春蜓都与基齿奈春蜓Nychogomphus duaricus (Fraser)和黄尾奈春蜓Nychogomphus flavicaudus (Chao)相似,但是Nychogomphus臀圈1室,有时2室,易与Ophiogomphus区别。 台,正模,广东省封开县,黑石顶,1985.Ⅵ.5,梁铬球采,藏广州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

    1994年00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重科一新属一新种(目:粉亚目)

    李法圣

    本文记述重科一新属及一新种。

    1994年00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重科一新属一新种(目:粉亚目)

    李法圣

    本文记述重科一新属及一新种。

    1994年00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窃亚目一新属二新种(目:鳞科,跳科)

    李法圣

    本文记述鳞 齿科云南无鳞齿lllepidopsocus Ⅰ.yunnanicus新属新种;跳齿科中华窃跳齿Psocathropos sinensis新种对窃跳齿属Psocathropos作了补充修订。

    1994年00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窃亚目一新属二新种(目:鳞科,跳科)

    李法圣

    本文记述鳞 齿科云南无鳞齿lllepidopsocus Ⅰ.yunnanicus新属新种;跳齿科中华窃跳齿Psocathropos sinensis新种对窃跳齿属Psocathropos作了补充修订。

    1994年00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个木虱科一新属五新种(同翅目:木虱总科)

    李法圣

    本文记述了我国个木虱科一新属五新种,它们是:肖个木虱属Triozidus gen.n.,五加肖个木虱Triozidus acantho panaicis(属模式种)、白桦肖个木虱T.betulus、杭州肖个木虱T.hangzhouicus、黄盾肖个木虱T.flaviscutatus和棒突肖个木虱T.fustiformis spp.n.

    1994年00期 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个木虱科一新属五新种(同翅目:木虱总科)

    李法圣

    本文记述了我国个木虱科一新属五新种,它们是:肖个木虱属Triozidus gen.n.,五加肖个木虱Triozidus acantho panaicis(属模式种)、白桦肖个木虱T.betulus、杭州肖个木虱T.hangzhouicus、黄盾肖个木虱T.flaviscutatus和棒突肖个木虱T.fustiformis spp.n.

    1994年00期 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肖叶甲亚科属的分布类型(鞘翅目:肖叶甲科)

    谭娟杰

    本文对我国的肖叶甲亚科48个属,根据其地理分布范围,划分为4种分布类型,并探讨了它们的区系渊源关系。

    1994年00期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肖叶甲亚科属的分布类型(鞘翅目:肖叶甲科)

    谭娟杰

    本文对我国的肖叶甲亚科48个属,根据其地理分布范围,划分为4种分布类型,并探讨了它们的区系渊源关系。

    1994年00期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隔牙甲属Amphiops Erichson一新种(鞘翅目:牙甲科)

    贾凤龙

    隔牙甲属是牙甲科中一个小属,世界共记录15种。我国已记载4种,即云南隔牙甲A.vunnunensisis Pu.越南隔牙甲A.annamila Rcg.、斜隔牙甲A.mater Sharp和沟隔牙甲A.pedestris Sharp.本文增加一新种条脊隔牙甲A.caristripus,sp.nov.

    1994年00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隔牙甲属Amphiops Erichson一新种(鞘翅目:牙甲科)

    贾凤龙

    隔牙甲属是牙甲科中一个小属,世界共记录15种。我国已记载4种,即云南隔牙甲A.vunnunensisis Pu.越南隔牙甲A.annamila Rcg.、斜隔牙甲A.mater Sharp和沟隔牙甲A.pedestris Sharp.本文增加一新种条脊隔牙甲A.caristripus,sp.nov.

    1994年00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夷山迷蚜蝇属一新种(双翅目:食蚜蝇科)

    何继龙,储西平

    本文记述福建省武夷山的迷蚜蝇属一新种:黑腹迷蚜蝇Milesia nigriventr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农学院昆虫标本室。

    1994年00期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夷山迷蚜蝇属一新种(双翅目:食蚜蝇科)

    何继龙,储西平

    本文记述福建省武夷山的迷蚜蝇属一新种:黑腹迷蚜蝇Milesia nigriventr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农学院昆虫标本室。

    1994年00期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蝇属一新种(双翅目:甲蝇科)

    史永善

    <正>甲蝇属Celyphus是Dalman于1818年建立,仅分布在东洋区。属征为小盾片非常突起而宽,有时几乎宽与长一样;头部后方的头顶圆,不呈船骨状;后头鬃小或不明显;中室和第二基室间隔,腹部第一、二背板背而愈合,第二和第三背板不愈合,彼此可活动,背板侧面不间隔,背板上方至两侧宽圆。指名亚属Celyphus dalman的特征是:触角芒变宽,在基部非常扁平,加宽部至少为触角芒总长的1/3,触角第三节端部尖,至少长为宽的2倍。本文记述分布于我国福建省的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994年00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蝇属一新种(双翅目:甲蝇科)

    史永善

    <正>甲蝇属Celyphus是Dalman于1818年建立,仅分布在东洋区。属征为小盾片非常突起而宽,有时几乎宽与长一样;头部后方的头顶圆,不呈船骨状;后头鬃小或不明显;中室和第二基室间隔,腹部第一、二背板背而愈合,第二和第三背板不愈合,彼此可活动,背板侧面不间隔,背板上方至两侧宽圆。指名亚属Celyphus dalman的特征是:触角芒变宽,在基部非常扁平,加宽部至少为触角芒总长的1/3,触角第三节端部尖,至少长为宽的2倍。本文记述分布于我国福建省的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994年00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蜣蝇属一新种(双翅目:蜣蝇科)

    史永善

    <正>蜣蝇属Apyrgota Hcndel在我国仅记载一种,即台湾产的台湾蜣蝇A.fbrmosanaHcnnig。属征是:触角第二节背面上方无裂缝,第三节端部圆形,触角芒分节不明显或由2节组成,触角沟不分隔。小盾片鬃一般4根或更多,第4+5径脉段上无小鬃,径中横脉r-m位于翅的中部或超过中部,中肘横泳m-cu不倾斜。本文记述我国福建产的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994年00期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蜣蝇属一新种(双翅目:蜣蝇科)

    史永善

    <正>蜣蝇属Apyrgota Hcndel在我国仅记载一种,即台湾产的台湾蜣蝇A.fbrmosanaHcnnig。属征是:触角第二节背面上方无裂缝,第三节端部圆形,触角芒分节不明显或由2节组成,触角沟不分隔。小盾片鬃一般4根或更多,第4+5径脉段上无小鬃,径中横脉r-m位于翅的中部或超过中部,中肘横泳m-cu不倾斜。本文记述我国福建产的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994年00期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三角小蜂属一新种及一新记录种记述(膜翅目:小蜂科)

    刘长明

    <正>三角小蜂属Trigonura隶属膜翅目小蜂科(Chalddidae)小蜂亚科Chalddinae的缺脊小蜂族Phasgonophorini。本文记述该屈两种,其中1个为新种,1个为中国新记录种。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北京中关村)。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借用标本,特致谢意。

    1994年00期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三角小蜂属一新种及一新记录种记述(膜翅目:小蜂科)

    刘长明

    <正>三角小蜂属Trigonura隶属膜翅目小蜂科(Chalddidae)小蜂亚科Chalddinae的缺脊小蜂族Phasgonophorini。本文记述该屈两种,其中1个为新种,1个为中国新记录种。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北京中关村)。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借用标本,特致谢意。

    1994年00期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CYLLOCERIAS Schφdte属姬蜂一新种描述(膜翅目:姬蜂科,洼唇姬蜂亚科)

    赵修复

    本文描述大蚊洼唇姬蜂新种Cylloceria tipulivora Chao,sp.nov.,隶姬蜂科洼唇姬蜂亚科,寄生为害烟叶的大蚊幼虫。

    1994年00期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CYLLOCERIAS Schφdte属姬蜂一新种描述(膜翅目:姬蜂科,洼唇姬蜂亚科)

    赵修复

    本文描述大蚊洼唇姬蜂新种Cylloceria tipulivora Chao,sp.nov.,隶姬蜂科洼唇姬蜂亚科,寄生为害烟叶的大蚊幼虫。

    1994年00期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18种茧蜂记述(膜翅目:茧蜂科)

    游兰韶,DOnaldL.J.Quicke,周至宏

    本文记述我国茧蜂18种,指出有些种类在我国所用学名的错误及学名变化情况。茶枝镰蛾茧蜂和黑翅前眼茧蜂为中国新记录种。

    1994年00期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18种茧蜂记述(膜翅目:茧蜂科)

    游兰韶,DOnaldL.J.Quicke,周至宏

    本文记述我国茧蜂18种,指出有些种类在我国所用学名的错误及学名变化情况。茶枝镰蛾茧蜂和黑翅前眼茧蜂为中国新记录种。

    1994年00期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矛螯蜂属三新种记述(膜翅目:螯蜂科)

    许再福,何俊华

    本文报道了我国矛螯蜂属Lonchodryinus Kieffer三新种:双斑矛螯蜂L.bimaculatus sp. nov.,山顶矛螯蜂L.verticis sp.nov.和黑滑矛螯蜂L.melaphelus sp.nov.;并编制了全世界矛螯蜂属分种检索表。

    1994年00期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矛螯蜂属三新种记述(膜翅目:螯蜂科)

    许再福,何俊华

    本文报道了我国矛螯蜂属Lonchodryinus Kieffer三新种:双斑矛螯蜂L.bimaculatus sp. nov.,山顶矛螯蜂L.verticis sp.nov.和黑滑矛螯蜂L.melaphelus sp.nov.;并编制了全世界矛螯蜂属分种检索表。

    1994年00期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浙江古田山螯蜂二新种(膜翅目:螯蜂科)

    许再福,何俊华

    本文记述了采自浙江古田山的螯蜂2新种:奥氏螯蜂Dryinus olmii sp.nov.和山单爪螯蜂Anteon montanum sp.nov.。

    1994年00期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浙江古田山螯蜂二新种(膜翅目:螯蜂科)

    许再福,何俊华

    本文记述了采自浙江古田山的螯蜂2新种:奥氏螯蜂Dryinus olmii sp.nov.和山单爪螯蜂Anteon montanum sp.nov.。

    1994年00期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福建奇跗线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跗线螨科)

    林坚贞,张艳璇

    本文报道福建省长乐县一新种:感觉奇跗线螨Xenotarsonemus sensus sp.nov.,采自榕树落叶层。

    1994年00期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福建奇跗线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跗线螨科)

    林坚贞,张艳璇

    本文报道福建省长乐县一新种:感觉奇跗线螨Xenotarsonemus sensus sp.nov.,采自榕树落叶层。

    1994年00期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福建半扇毛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肉食螨科)

    林坚贞,彭文富,陈玉妹

    本文记述肉食螨科半扇毛螨属一新种。长度测量为微米。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

    1994年00期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福建半扇毛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肉食螨科)

    林坚贞,彭文富,陈玉妹

    本文记述肉食螨科半扇毛螨属一新种。长度测量为微米。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

    1994年00期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厦门郊区和新疆塔城鼠类原虫的调查研究

    洪凌仙,杨文川,林宇光,彭文峰

    共调查2目、6科、12种358只鼠形动物,其中有24目科11种84只鼠形动物感染各类寄生原虫,平均感染率23%。各类原虫经形态学鉴定有8种,其中巴贝斯焦虫、肝簇虫、田鼠革汉体和鼠附红血球体4种系我国新记录。

    1994年00期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厦门郊区和新疆塔城鼠类原虫的调查研究

    洪凌仙,杨文川,林宇光,彭文峰

    共调查2目、6科、12种358只鼠形动物,其中有24目科11种84只鼠形动物感染各类寄生原虫,平均感染率23%。各类原虫经形态学鉴定有8种,其中巴贝斯焦虫、肝簇虫、田鼠革汉体和鼠附红血球体4种系我国新记录。

    1994年00期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根结线虫的种类及其寄主植物续述

    潘沧桑,林竞,王生元,吴顺章

    本文继续报告寄生于福建省重要经济作物上的7种根结线虫,发现寄主植物多达56种,其中43种为寄主新记录(作☆号)、国内虫种新记录有1种(作古号)。文中还描述2个未定种,对从20种植物上获得的根结线虫进行了鉴别寄主试验。

    1994年00期 149-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根结线虫的种类及其寄主植物续述

    潘沧桑,林竞,王生元,吴顺章

    本文继续报告寄生于福建省重要经济作物上的7种根结线虫,发现寄主植物多达56种,其中43种为寄主新记录(作☆号)、国内虫种新记录有1种(作古号)。文中还描述2个未定种,对从20种植物上获得的根结线虫进行了鉴别寄主试验。

    1994年00期 149-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黄毛鼠及其体外寄生虫调查专题总结

    廖灏溶

    本文对黄毛鼠及其体外寄生虫进行专题总结,黄毛鼠在我省分布广密度高,其组成及密度沿海高于山区,平原高于丘陵,随着海拔逐渐增高,数量逐渐减少。黄毛鼠外土唾有跳蚤。革螨、恙螨和蜱、,合计近70种之多,为鼠类之冠,由于全省范围内地形,地陀孟貌、气候、海拔及鼠类组成比等条件不同,黄毛鼠体外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在各地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不同,闽东北山区的种类多于东南沿海平原地区。

    1994年00期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黄毛鼠及其体外寄生虫调查专题总结

    廖灏溶

    本文对黄毛鼠及其体外寄生虫进行专题总结,黄毛鼠在我省分布广密度高,其组成及密度沿海高于山区,平原高于丘陵,随着海拔逐渐增高,数量逐渐减少。黄毛鼠外土唾有跳蚤。革螨、恙螨和蜱、,合计近70种之多,为鼠类之冠,由于全省范围内地形,地陀孟貌、气候、海拔及鼠类组成比等条件不同,黄毛鼠体外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在各地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不同,闽东北山区的种类多于东南沿海平原地区。

    1994年00期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闽侯县肺吸虫病病原学的调查

    李友松,林金祥

    自1976年以来,我们对闽侯县肺吸虫病病原学进行了调查,发现病原虫种有4种:即: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和三倍体型;三平正并殖和斯氏狸殖(或称四川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放逸短沟蜷,其感染率为0.41%(6/1456)。以尾蚴喂饲家犬,肋天后解剖在肺脏检及8只成虫与1只童虫。第二中间宿主有4种,即:福建华溪蟹、福建马来溪蟹、角肢南海溪蟹和台湾南海溪蟹,其感染率为44.24%(96/217),严均每只蟹含45.19个、每克蟹组织含9.45个囊蚴。福建华溪蟹可携带卫氏并殖二、三倍体型、三平正、斯氏并殖4种囊蚴;福建马来溪蟹携带卫氏并殖二倍体型和斯氏并殖囊蚴,台湾南海溪蟹和角肢南海溪蟹携带斯氏并殖囊蚴。检杏5份野猫粪便,2份检及并殖吸虫虫卵。据此我们认为闽侯县是一个严重的肺吸虫病疫源地,讨论了疫区特点和防治对策。

    1994年00期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闽侯县肺吸虫病病原学的调查

    李友松,林金祥

    自1976年以来,我们对闽侯县肺吸虫病病原学进行了调查,发现病原虫种有4种:即: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和三倍体型;三平正并殖和斯氏狸殖(或称四川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放逸短沟蜷,其感染率为0.41%(6/1456)。以尾蚴喂饲家犬,肋天后解剖在肺脏检及8只成虫与1只童虫。第二中间宿主有4种,即:福建华溪蟹、福建马来溪蟹、角肢南海溪蟹和台湾南海溪蟹,其感染率为44.24%(96/217),严均每只蟹含45.19个、每克蟹组织含9.45个囊蚴。福建华溪蟹可携带卫氏并殖二、三倍体型、三平正、斯氏并殖4种囊蚴;福建马来溪蟹携带卫氏并殖二倍体型和斯氏并殖囊蚴,台湾南海溪蟹和角肢南海溪蟹携带斯氏并殖囊蚴。检杏5份野猫粪便,2份检及并殖吸虫虫卵。据此我们认为闽侯县是一个严重的肺吸虫病疫源地,讨论了疫区特点和防治对策。

    1994年00期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名录

    梁良弼

    本文根据1978-1988年6-10月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采集的藻类植物标本,结合前人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本地区藻类植物的资料,报道武夷山藻类植物总计有8门,45科,124属,239种。它们是:蓝藻门8科,31属,57种;红藻门4科,4属,4种;甲藻门1科,1属,1种;金藻门1科,1属,1种;黄藻门1科,1属,1种;硅藻门9科,21属,42种。

    1994年00期 16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名录

    梁良弼

    本文根据1978-1988年6-10月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采集的藻类植物标本,结合前人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本地区藻类植物的资料,报道武夷山藻类植物总计有8门,45科,124属,239种。它们是:蓝藻门8科,31属,57种;红藻门4科,4属,4种;甲藻门1科,1属,1种;金藻门1科,1属,1种;黄藻门1科,1属,1种;硅藻门9科,21属,42种。

    1994年00期 16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福建武夷山地区的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植物

    梁慧文

    <正>作者于1978-1985年间,在全省不同地区采集了数百号蓝藻类标本,并对其中武夷山地区的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植物标本作了检查,初步鉴定出60种6变种,分隶于蓝藻门(Cyanophyta)中色球藻纲(Chroococcophyceae)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的2科13属。除了Gardner(1927)报道过4种(惠氏集胞藻Synechocystis willei、窗格粘球藻Gloeocapsa fenestralis、多球粘球藻Gloeocapsa multisphaerica、萨麻亚粘杆藻Gloeothece samoensis),梁慧文(1983、1987)报道过6个种和3变种外,其他各种都是本省首次报道。现将初步鉴定的福建武夷山地区的色球藻目植物报道于下。

    1994年00期 179-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福建武夷山地区的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植物

    梁慧文

    <正>作者于1978-1985年间,在全省不同地区采集了数百号蓝藻类标本,并对其中武夷山地区的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植物标本作了检查,初步鉴定出60种6变种,分隶于蓝藻门(Cyanophyta)中色球藻纲(Chroococcophyceae)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的2科13属。除了Gardner(1927)报道过4种(惠氏集胞藻Synechocystis willei、窗格粘球藻Gloeocapsa fenestralis、多球粘球藻Gloeocapsa multisphaerica、萨麻亚粘杆藻Gloeothece samoensis),梁慧文(1983、1987)报道过6个种和3变种外,其他各种都是本省首次报道。现将初步鉴定的福建武夷山地区的色球藻目植物报道于下。

    1994年00期 179-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艳山姜花粉形态及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刘剑秋,张清其,吴文珊,林文群

    花粉是一种天然的高级营养源,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工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艳山姜的花粉形态及纹饰进行了观察,并借助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压液相色谱仪等分析测定了艳山姜花粉中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矿质元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1994年00期 18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艳山姜花粉形态及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刘剑秋,张清其,吴文珊,林文群

    花粉是一种天然的高级营养源,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工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艳山姜的花粉形态及纹饰进行了观察,并借助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压液相色谱仪等分析测定了艳山姜花粉中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矿质元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1994年00期 18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