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恒坤;吴惠娟;杨敏仪;陈睿;高烨宏;王荣智;汪世华;
本文综述了目前基于免疫生物传感器原理检测大田软海绵酸的方法,涉及传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电化学方法的改良创新、融合了表面等离子共振及声波平台技术的新方法尝试,在检测的准确性、检测限、可重复性,抗基质效应干扰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为大田软海绵酸检测方法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2022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 ] - 徐鲜钧;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有历史分布记录的众多野生动物中,有部分物种已经多年未见有确凿的野外记录。通过在国家公园范围内布设红外相机,收集红外相机拍摄的图像,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进一步掌握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现有兽类与鸟类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红外相机共记录到野生兽类18种,分属6目12科,其余未能鉴定出具体物种的兽类记录多为小型翼手目、食虫目和啮齿目动物。在记录到的18种野生兽类中,食肉目物种最多,共3科6种;其次是啮齿目共3科5种和偶蹄目3科4种;灵长目1科1种;鳞甲目1科1种和兔形目1科1种。红外相机共记录到鸟类31种,分属6目13科,其余未能鉴定出具体物种的鸟类记录大多为体型较小的雀形目鸟类;在记录到的31种鸟类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5种,有2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近危,1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易危,根据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有1种被评为濒危,1种被评为近危,2种被评为易危。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的保护管理规划、长期监测和科研项目提供参考资料,为开展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2022年01期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 ] - 杨晨;赖荣泉;米月娥;陈庆;李馨;詹吉平;
为探究大蒜种植密度对烟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通过测定大蒜不同种植密度下烟蚜若蚜发育历期、成蚜寿命及其后代数,结果表明,受不同密度大蒜影响后,烟蚜各龄的发育历期、后代数和繁殖率与对照相比有一定影响。特别是烟蚜2~4龄若蚜的总发育历期,随大蒜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延长(P<0.05)。当大蒜种植密度为5株·盆-1时,对2~4龄若蚜发育历期的影响最大,比对照的延长了48.00 h,延长46.15%;当密度为3株·盆-1时,对2~4龄若蚜发育历期的影响居中,比对照延长了29.33 h,延长28.20%;当密度为1株·盆-1时,对2~4龄若蚜发育历期的影响最小,比对照缩短了2.67 h,缩短2.57%。烟蚜1龄、2龄、3龄若蚜发育历期和成蚜寿命与大蒜种植密度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但4龄若蚜和2~4龄若蚜发育历期与大蒜种植密度间具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大蒜种植密度能延长烟蚜2~4龄若蚜发育历期,这可能是大田中大蒜能够控制烟蚜的关键原因之一,起到推迟成蚜产蚜起始时间及减少当代烟蚜对作物的危害。研究结果将为利用大蒜防控烟蚜提供科学依据。
2022年01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叶子怡;范晓静;卓涛;邹华松;户勋;
通过体内外生长曲线和表型观察试验,分析不同浓度β-蒎烯对柑橘溃疡病菌(Xcc 29-1)的生长抑制作用和柑橘溃疡病症状形成的影响。利用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的定性检测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浓度β-蒎烯对Xcc 29-1Ⅲ型分泌系统相关基因hrp G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升高,β-蒎烯对Xcc 29-1的生长抑制增强,0.2μg·m L-1的β-蒎烯能显著抑制溃疡病菌的生长繁殖,培养基中添加1μg·m L-1β-蒎烯时,Xcc 29-1几乎不能生长。同时,0.1μg·m L-1的β-蒎烯能有效在体内外诱导Ⅲ型分泌系统相关基因hrp G、hrp X、hrc V和hrp D6的转录表达。β-蒎烯作为柑橘的次级代谢产物可抑制Xcc 29-1的生长繁殖,抑菌作用的大小与其浓度正相关。与此同时,β-蒎烯能诱导Ⅲ型分泌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说明β-蒎烯抑制的不是菌物的致病力,而是菌物的繁殖。
2022年01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黄达龙;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大花独蒜兰假鳞茎乙醇提取物对1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白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芭乐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链孢粘帚霉病菌(Gliocladium catenulatum) 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明显,致死中浓度分别为0.145 2、0.936 5、1.597 0 mg·m L-1。其中60%乙醇洗脱大花独蒜兰提取物浓度为0.2 mg·m L-1时,对白菜炭疽菌的抑菌率为66.88%。
2022年01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 ] - 邱振兴;熊津名;蔡少芬;邱君志;陈宇熹;
为提高昆虫病原真菌莫勒菌产孢量,通过正交试验设计L9(34),对莫勒菌培养基成分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有助于莫勒菌产孢的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维生素分别为7 g·L-1可溶性淀粉、10 g·L-1酵母浸粉、4×10-4mol·L-1Fe2+和50 mg·L-1VC。莫勒菌在优化培养基上培养2周后的产孢量可达1.2×108孢子·cm-2,比优化前提高60倍。
2022年01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傅贵江;
以杉木人工林林下套种的9年生南方红豆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间伐强度对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胸径、树高、冠幅、单株材积指数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对套种南方红豆杉的生长影响显著,中度间伐处理下南方红豆杉胸径、树高、冠幅、单株材积指数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44 cm、0.26 m、0.36 m、8.07,总体优于不间伐、轻度间伐和强度间伐。
2022年01期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曹新英;
通过调查闽北地区杉木纯林下套种的闽粤栲,初步探索闽粤栲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套种10 a后的闽粤栲树高总生长量最高为9.47 m、胸径总生长量最大为9.86 cm。与10年生闽粤栲纯林对比,闽粤栲能够在杉木纯林正常生长。杉木纯林套种闽粤栲的凋落物生物量为20 740 kg·hm-2,明显高于杉木纯林的凋落物生物量(5 980 kg·hm-2),说明闽粤栲的套种可增加杉木纯林的生物量。
2022年01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章旭日;费超;艾为明;
综合文献资料及最新分类学研究成果,在《浙江动物志:淡水鱼类》的基础上,校订更新了浙江省淡水鱼类名录。截至2021年12月,浙江省共记录淡水鱼类2纲17目44科133属277种(含20种外来鱼类),其中鲤科(Cyprinidae)物种数最多(103种),其次为虾虎鱼科(Gobiidae)(50种)。中国特有淡水鱼类129种。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鱼类分别为4种和5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收录3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极危(CR)物种8种、濒危(EN)物种7种、易危(VU)物种4种。生态类型以纯淡水鱼类为主(203种),另有河口洄游性鱼类74种。针对浙江省淡水鱼类资源状况,建议加强物种监测和保护。
2022年01期 4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李芳;陈李林;
以昆虫生态主题邮票为线索,从昆虫与植物、昆虫与真菌、昆虫与鱼类、鸟类等方面阐释昆虫的生态价值;从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互生规律、相互补偿和相互协调的共生规律、相互适应和相互选择的协同进化规律、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再生规律等方面揭示昆虫邮票蕴含的生态内涵;阐明保护以昆虫为主的生态系统,顺应生态规律是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2022年01期 6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3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