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引排行
白僵菌对昆虫的致病机理研究综述
付志坚,陈建新,付丽君白僵菌隶属半知菌亚门 ( Deutero - mycotina)丝孢纲 ( Hyphomycetales)丛梗孢科( Moniliaceae)白僵菌属 ( Beauveria) ,是当前世界上研究和应用最多的一种虫生真菌。根据野外调查越冬昆虫发现 ,因白僵菌致病而死的昆虫 ,占真菌致病总数的 2 1% ,它可寄生 15个目149个科的 70 0多种昆虫及蜱螨类 ,是一种广谱虫生菌。白僵菌致病力强 ,杀虫谱广 ,对温血动物无害且容易培养 ,在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关于白僵菌致病机理的研究 ,国外已有较多的报道 :,分别对白僵菌的杀虫机理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但国内报道较少。本文就白僵菌对昆虫的致病机理研究作一简单的综述
土壤碳储量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刘留辉;邢世和;高承芳;近年来,碳储量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研究土壤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对正确评价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土壤碳储量研究常用的五种统计方法,总结分析了植被、气候、土壤属性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多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几种常用的基因敲除技术
李今煜;陈健铭;彭振坤;摘要: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基因敲除技术逐渐成为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常用的三种基因敲除技术,即同源重组、插入突变、RNA干扰各自的原理、适用的范围和优缺点作简要介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
林来官;林有润;张永田;<正> 本文是根据1945——1948年、1952——1956年、1961——1964年以及1979——1980年调查采集的资料整理而成的,共记载维管束植物191科,780属,1815种,39亚种及变种,其中蕨类植物39科,85属,269种及6变种;裸子植物7科,16属,19种;被子植物145科,679属,1527种及33亚种或变种。至于前人报道的武夷山植物,由于文献不全,一般不予列入。关于分类系统的编排,蕨类植物按秦仁昌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按恩格勒—狭罗斯系统。
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贺仲兵;杨仁斌;郭正元;何文;邱建霞;本文研究了尿素、有机肥(菜饼)单一/复合施肥方式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施尿素在短期内能有效的增强土壤脲酶活性,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较少。单施有机肥(菜饼)能有效的增强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但比施加同一浓度尿素时对脲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小。复合肥与单一施肥尿素或者有机肥(菜饼)量相同时,复合肥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并且高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能保持较长时间,在第30d时,脲酶和过氧化氢活性还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内生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害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杨瑞先;蔡学清;范晓静;胡方平;植物内生细菌由于其独特的生境,成为植物病害防治中的重要生防因子。芽孢杆菌在植物体内分布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其在防治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芽孢杆菌控制植物病害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竞争、拮抗、促进植物生长和诱导植物抗病性四个方面。植物诱导抗性作为植物内生细菌防病的主要机制之一,具有非特异性、广谱性和系统性,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可被广泛应用。
植物诱导防御的空间和时间效应
尤民生,侯有明,魏辉,李志胜植食性昆虫取食诱导植物产生的防御作用具有空间和时间效应。有的植物被害后 ,不仅被害部位受影响 ,而且会诱发同一植株的未被害部位改变其理化特性和防御水平 ;有的植物被害后 ,不仅本身会受到影响 ,其诱导防御作用可能通过信息交流而传递到邻近的植株 ;有的植物被害后 ,不仅会影响当前的生长发育及其它特性 ,其诱导防御作用有可能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甚至影响到后代的防御水平 ;有的植物被害后 ,不仅会影响现有的器官和组织 ,其诱导防御作用可能影响到再生的器官和组织。
毛竹尖胸沫蝉危害对毛竹枝、叶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陈清林,张飞萍,陈式斌,陈顺立,侯有明,尤民生经对毛竹不同枝、叶样品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结果表明 :毛竹尖胸沫蝉 (Aphrophoranatabitis)危害可极显著地增加受害枝条受害枝梢和叶以及受害枝条未受害枝梢和叶的可溶性糖含量 ,其每克干物质的可溶性糖含量与未受害枝条未受害枝梢、叶 (对照 )相比 ,分别增加了 0 .0 379g、0 .0 0 15 2 g、0 .0 2 5 8g和 0 .0 0 72 g;也能极显著地减少受害枝条受害枝梢的蛋白质含量 ,与对照相比减少了 0 .0 0 6 8g/ g干物质 ,但对其它部位的蛋白质含量影响基本不大。该虫的这些危害特点与毛竹的生长习性和生理功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