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武夷科学
Wuyi Science Journal
(1981年创刊 半年刊)
主管单位: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病
虫生物防治研究所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
店路15号
邮编:350002
主编:黄晓磊
电话:0591-83746191
邮箱:wuyikexue@fafu.edu.cn
ISSN 1001-4276
CN 35-1104/Z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4
武夷山国家公园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周建广;洪子辰;周艳;刘文芳;高亮;陈世品;林文俊;为了解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内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变化规律,于2018和2023年进行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调查,并分析其物种组成、重要值变化、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2018年,2023年乔木层种类组成由32科66属116种减少至32科65属116种,个体数7474株减少至6515株;灌木层种类组成由36科56属84种增加至36科57属87种,个体数2980株减少至855株;草本层种类组成由20科28属33种减少至7科8属12种,个体数4947株减少至528株。乔木层与灌木层重要值排名前5的物种变化较小,草本层物种变化较大;群落及优势种胸径级与树高级结构均呈倒“J”型。群落区系成分复杂,以泛热带和北温带成分为主。乔木层多样性变化不明显,灌木层仅Simpson指数有所下降,而草本层仅Simpson指数有所上升。综上所述,该群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未成为顶级群落。
武夷山国家公园甜槠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动态
江子涵;高亮;周艳;郑笑;陈世品;林文俊;研究武夷山国家公园代表性植被甜槠(Castanopsis eyrei)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分别于2018和2023年对其群落结构进行调查,从物种组成、重要值、胸径级和树高级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区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年间,乔木层物种数增加、个体数量减少,灌木层物种数和个体数量均减少,草本层物种数减少;群落中物种重要值无显著变化,乔木层建群种仍是甜槠,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第一优势种发生变化;群落中胸径级与树高级的个体分布均呈现倒“J”形;5年间,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上升,且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群落区系成分复杂,具有一定的古老性,热带性质显著,科、属的R/T值均降低。5年间,武夷山国家公园甜槠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总体上表现出稳定性。
木荷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许祖元;陈立;陈樱;汤行昊;范辉华;曹世江;本研究旨在探究木荷幼苗在自然干燥条件下的生理响应,为其培育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自然干燥法研究不同水分梯度对木荷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预试验确定木荷幼苗在自然干燥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每隔3 d进行1次取样,测定不同干旱处理时间点(CK:第0天、P1:第3天、P2:第7天、P3:第11天、P4:第15天)叶绿素(Chl)、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并对测定的6个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Chl含量逐渐降低,MDA含量和CAT酶活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POD和SOD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SP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Chl、MDA、POD、SOD的得分较高,且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抗旱性综合响应函数Y值在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过程中呈先增后减趋势,在第3天达到最小值,第11天达到最大值。干旱初期,木荷幼苗适应能力较强,随胁迫持续,适应力渐弱。
杉木成熟材和间伐材精油及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差异
万梦佳;徐辉;高露露;林金国;关鑫;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成熟杉木和间伐杉木的精油,并分别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其中成熟杉木精油鉴定出65种化合物,占该精油总量的81.377%,其主要成分为柏木醇(37.791%)。间伐杉木精油鉴定出59种化合物,占该精油总量的91.724%,其主要成分为柏木醇(27.196%)。轴向薄壁组织是储存杉木精油的主要组织,借助生物数码显微镜测定并分析2种杉木轴向薄壁组织比量,研究发现,成熟杉木的薄壁组织比量为0.821%,间伐杉木的薄壁组织比量为0.406%。杉木组织结构的差异性,会影响杉木精油的含量及分布。揭示杉木精油成份的差异性,可为其高效开发与满足不同产品需求提供科学依据。
黄纹锯锹生物学特性及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任胤睿;郭佳佳;杨子豪;井焕然;姜万岩;吴梅香;锹甲科昆虫是一类热门的观赏性昆虫。本研究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分析不同温度下黄纹锯锹(Prosopocoilus biplagiatus)不同虫态(卵、幼虫、蛹、成虫)的生长发育情况,以阐明黄纹锯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该虫人工饲育、壮大种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3℃下,同龄的黄纹锯锹雌雄间幼虫龄期和头壳宽度无显著差异,不同虫龄间雌雄幼虫头壳宽度和体重差异显著;其中雌性卵期18.77 d,幼虫期146.47 d,蛹期22.07 d;雄性卵期17.48 d,幼虫期148.64 d,蛹期21.02 d。黄纹锯锹适宜的生存温度为19~27℃,随着温度的上升,其雌雄幼虫期和蛹期均呈现缩短的趋势,且不同温度间的历期差异极显著;不同温度下黄纹锯锹雌雄成虫体长、体重等存在显著差异;温度在19℃较有利于黄纹锯锹的生长发育。研究还初步发现,温度会对黄纹锯锹雄虫上颚的长度和形状有所影响。